2022-10-07 11:44:49
企业的经营承压,固然有着人口红利消退、疫情反复等宏观环境的冲击,但根本原因依旧在于过去数年中企业经营思路的跑偏,例如过分追逐短期带货销售,而忽略了建设全域经营体系;过分关注产品流量转化,而忽略了品牌建设。尽管在流量红利时期这些短期策略能够推动企业快速抓住红利成长,但也加剧了企业的脆弱性,无法实现长期经营的确定性。
可以说,2022年推动中国企业们进行了一场经营模式纠偏,让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回归全域经营、回归品牌力打造。
试图摆脱流量依赖的企业们,在过去数年中,短视频、直播带货、产品种草等新模式迅速崛起,为企业带来了大量可挖掘的流量红利,大量新兴企业的快速成长就在于抓住了这波红利。
但所谓的“流量红利”,本质上依旧是一种信息不对称,其带来的高ROI并不具有持续性。随着行业的日益成熟,蓝海市场终将变为红海市场,而在红海竞争之中,企业比拼的便是生意的经营模式和品牌力本身。
基于流量红利而“催熟”的企业们,往往为了抓住短暂的流量窗口期确立市场地位,而在投放中过于注重短期效果,并没有关注品牌价值的长期积累。这导致的后果便是,企业走入了一种流量投放依赖的怪圈,陷入一种“开闸即有量、关闸即断顿”的被流量挟持的状态。而随着流量成本回归市场整体水平,企业便快速陷入经营困境。
事实上,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,企业们并非没有摆脱这种“流量挟持”的机会,例如企业可以将付费的公域流量及时进行沉淀留存,在私域阵地中进一步经营。但可惜的是,大量企业此前并没有及时进行全域经营布局,没有将公域与私域打通,无奈只能在2022年补上这一课。
值得一提的是,如今不少企业在应对自身的“流量挟持”困境中,往往还会陷入两种新误区,在错误的经营模式上越走越远:
第一是企业可能会把大量精力放在寻找新流量红利、流量洼地上,试图复制过去的“流量打法”。但一方面在流量红利渐退的大背景下,流量洼地将越来越难挖掘,另一方面这实际上也是“治标不治本”的方式,当下一个流量洼地消失之时,企业依旧会遇到同样的挑战。
第二是企业可能会花大量精力去优化产品转化漏斗等运营细节,尝试通过优化转化链路而提升整体的带货效率。但问题在于,这实际上无法摆脱整体流量红利渐退的大趋势,聚焦于单一转化链路的优化并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新增量,本质上是“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”。
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,企业的流量困境看上去是外部竞争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冲击,但实际上是企业经营模式出了问题。聚焦于单一场景、单一链路的经营天然具有脆弱性,而只有进行全域经营才能够让品牌抵御外界变化,真正实现企业的“反脆弱成长”。